叠石桥|志浩 地方微门户
欢迎关注家纺城公众圈
↓↓↓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
结成互保体的几家企业,如果一家企业跑了,第二家看第一家跑了可能也随之跑路,第三家企业受拖累倒闭,最倒霉的可能是经营稳健的第四家企业,要承担四家企业所有贷款的还款责任,这不是推演,已是企业生态的真实写照。。。
长期以来,纺织行业的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一直存在。由于抵押物不足,很多中小纺企根本没法获得银行抵押贷款,于是互相担保、联合担保这种方式应运而生。
所谓联保联贷,是银行为3-7家自愿组成联保体的企业提供的短期融资业务,联保成员承担连带保证责任。这种方式把一些看似没有直接关联的企业,错综复杂地扭成“同一根绳上的蚂蚱”,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2015年12月中旬,南通如皋一家制衣企业拖欠了工人五个月的工资和社保,当地的劳动部门介入处理后,企业书面承诺筹措资金三个月后缴清社保。而这家小企业本来经营不错,却因为“联保贷款”陷入经营困顿。
四十多岁的童先生是这家制衣企业的负责人,如今的他拖欠着三十几万工人工资,厂房也不得不“低价贱卖”用于还贷款,苦心经营毁于一旦。
他抹着眼泪对说:“那是两年前吧,我做担保的那个人‘跑路’了,我担保了银行四十万的贷款,担保了之后他告诉我去还银行钱,然后从银行只借三十万再担保,我认为是正常合作企业,肯定支持他。”
童先生不仅为这个朋友担保,他还与其他人组成联保小组,因此获得了不少企业发展所需资金,然而一个联保企业跑路后引发连锁反应,为他担保的企业提出不担保了,几家金融机构向他催缴贷款,企业周转资金短时间内被“抽空”,为了渡过难关他借“高利贷”还贷,俗称“过桥”,造成企业资金被“釜底抽薪”。令人痛惜!
已然不是个例
江苏南通制衣企业深陷联保联贷困局已然不是个例。
在江苏启东市,某大型纺织公司担保的一家企业2014年“跑路”,公司不得不背上债务导致经营陷入困境,如今公司全面停产,七百多名工人发不出工资!
叠石桥这边的情况就不多展开了(众所周知),有些感受是很真实贴近的!
2015年12月23日,苏州鼎盛担保投资公司在吴江日报时事天下版,用了近半个版面刊登了该公司作为债权人,要求被担保人及反担保人偿还代偿款的催收通知。该催收通知详细的列出了被担保人和反担保企业和代偿金额。细数了一下,其中纺织企业占了近9成。
曾经双赢 抱团取暖
据了解,联保贷款融资业务在2011年前后最是兴盛,彼时市场环境景气、经济上行,银行推出联保联贷融资业务帮助解决了一大批中小企业融资的燃眉之急,而且使得商业银行和参与企业都有收益,属于双赢。
在2012 年的4月份重庆日报还刊发了关于联保联贷的赞歌文章,称赞这一方式的人性化,给中小企业带来了福音,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融资难的问题,可见这一方式当时在市场上的受欢迎程度。
如今抱团欠债一声叹
看了上面这些案例,不仅感叹,赤壁之战曹操军营想做到“铁锁连舟,如履平地”到最后却落得“火烧连营”的下场,反观中小纺企的联保联贷方式曾经抱团取暖,如今抱团欠债,真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其实从概念上看,联保联贷这一融资方式自产生之日起就带有先天不足,就好比椅子的四个腿,经济景气时大家都相安无事,但是经济下行时某一个腿支撑不住就势必会把还贷压力转到其他腿上,如果撑不住大家都有倒下的可能。曹操军营的“铁锁连舟”到“火烧连营”也就一念之间。
业内人士也均表示在经济景气时期,开展联保贷款业务的商业银行和参与企业都有收益,经营风险被掩盖;而经济下行期,被掩盖的经营风险一旦兑现,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在所难免。因为在整个区域经济环境或市场行业整体都不好的情况下,联保小组的企业偿还能力同时都会不好。一旦有某一个企业发生了违约的情况,其他企业在自身也不是很好的情况下,去为其他企业承担连带的保证责任的话,这样就可能会导致整个联保小组的崩盘。
反观近两年,纺织企业经济不景气已成共识,联保风险向中小纺企卷土而来,并呈蔓延局势,也就不那么奇怪了。
从抱团取暖到抱团欠债,正所谓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相关企业要吃一堑长一智。
如何突破困局?
为应对联保、互保困局,银监会曾下发名为《关于加强企业担保圈贷款风险防范和化解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要严格控制企业间互保、联保、循环保贷款规模,适当降低互保、联保、循环保贷款比重,注重从源头上防范多头授信、连环互保风险。”在放贷过程中,确保每家企业担保客户不超过5户,并严格控制联保内单户贷款额度。
而对于已出现风险的担保圈贷款,银监会表示,要由主债权银行(即贷款余额最大行)牵头成立担保贷款债权人委员会,建立债权银行之间的协调会商机制,共同应对风险暴露后的化解处置。在发生因企业对外担保而形成的风险事件时,债权人委员会要协调各债权人按照“实事求是、区别对待、抱团帮扶、合力解困”的原则,积极整合资源化解债务风险。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联保联贷背后的问题错综复杂,理顺不宜。组成互保或联保的企业难免存在良莠不齐的现象,发生风险时先跑路的“坏孩子”占便宜,稳健经营的“好孩子”反而吃亏的现象屡见不鲜。经历过大风大浪的纺织企业的再生能力、捕捉商机从而东山再起的能力均不容忽视,所以银行也不能为了自保一收了之,目前遭遇困难的优质实体企业应受到支持。
至于相关企业自身,彻底破局的办法不多说,只有一个,那就是抓紧时间,多做生意多赚钱!
家纺百事通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家纺百事通"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家纺百事通,转载使用时务必注明"来源:家纺百事通"。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家纺百事通)"的作品,均为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家纺百事通尊重各行业网站及通讯员之版权,如发现本网未署名而刊登您的稿件,请与我们联系。家纺百事通热诚欢迎家纺行业相关人士成为本网通讯员。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tousu@jfbst.com(电子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