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海门发生多起冒充公检法人员实施诈骗的案件,不要以为只有老年人会受骗,年轻人也同样有人受骗,并且损失数额巨大!警方提醒,不要轻易相信这类诈骗电话,有问题及时拨打110,切莫轻易转账汇款。
【案例】
2016年4月21日9时至12时,受害人陈XX接到自称上海松江移动营业厅的电话,说其办理的手机号码欠费,后对方又说其的身份证资料外泄,并帮其转接了上海松江分局经侦支队的电话,一个自称叫王雷的民警接电话后称陈的银行卡必须升级保护,然后王雷又转接其上级,一个自称温丽聪的女性,陈XX按照温丽聪的操作提示,在海门市叠石桥工商银行ATM机先后用自己的三张银行卡转账3次,每次49998元,后陈发现自己被骗。
除上述被骗一案外,今年4月份以来以同样的手法共发生11起冒充“公检法”诈骗案。
【诈骗手段特点分析】
冒充“公检法”人员以受害人涉嫌洗黑钱等犯罪为名实施诈骗案件是电信诈骗犯罪的主要类型之一,该类案件作案手段欺骗性强,犯罪分子往往先冒充电信、邮政、银行、电力等部门工作人员致电事主,以事主信用卡透支、手机欠费等事由将电话接转或让其拨打公、检、法系统咨询,而后犯罪嫌疑人冒充公、检、法系统工作人员声称事主身份被冒用或涉嫌洗黑钱或参与贩毒等犯罪,要彻底清查其资产、银行卡等,要求事主配合司法机关工作,继而通过诱骗或技术手段将事主钱财转移到涉案账号上。
在该类案件中,犯罪分子往往使用网络改号软件,将作案电话改成为公、检、法机关电话号码,从而使得受害人认为犯罪嫌疑人是公、检、法机关工作人员而上当受骗。而且,犯罪嫌疑人常常诱骗事主到附近ATM机操作或者到旅馆房间内使用网银转账,减少被他人发现而被劝阻的可能性,提高犯罪成功率。
【警方提醒】
冒充公检法以事主涉嫌诈骗为名实施通讯诈骗犯罪作案手段隐匿性强,犯罪团伙往往租用网络电话、外域IP地址、使用改号软件、异域拨打诈骗电话等手段,而且境外作案较多,侦查破案难度非常大。
1.公、检、法机关不会以电话、短信、网络等形式对涉嫌洗钱等问题进行处理,办理案件中也绝不会提供所谓的“安全账户”,居民接到此类电话时,要立即拨打110报警。
2.如果电话中对方要求通过114查号平台查询其呼入号码时,就应提高防范警惕。
3.一旦遭遇电信诈骗,如果是在银行网点报警的,请耐心等待民警到来;如果是在其他地点报警,请按照接警员提示,用最快的时间赶往就近派出所,方便公安机关采取紧急止付措施。
各类冒充诈骗电话常见术语,留个心眼吧!
家纺百事通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家纺百事通"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家纺百事通,转载使用时务必注明"来源:家纺百事通"。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家纺百事通)"的作品,均为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家纺百事通尊重各行业网站及通讯员之版权,如发现本网未署名而刊登您的稿件,请与我们联系。家纺百事通热诚欢迎家纺行业相关人士成为本网通讯员。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tousu@jfbst.com(电子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