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组”叠石桥外来务工人的孩子上学路在何方。。。“的帖子朋友圈疯传,同时也有不少在家纺城打工的网友向小编反映今年可能孩子不能报名上小学的问题。
部分家长很激动,或有过激倾向
小编简单梳理了下,问题大概是这么一回事,马上上学报名了,不少在叠石桥家纺城地区打工的外来务工人员去附近学校报名,但是今年好像规定中的一条前置条件“提供父母一方连续3个月以上的社会保险缴费记录。。。”,很多外来务工家长无法满足,而且想去立马补交社保还没那么简单。这样不少打工朋友的孩子就报不了名了,如果本地没法上学只能送回老家,但是很多家长想把孩子留在自己身边,不想孩子成为留守儿童。
网友提供的附近某小学6月28日公布的相关报名说明
从上图“一封信”的报名说明上看根据的是海政办发【2016】76、77号文件的精神制定的。小编在海门教育局官网上查到了其中的海政办发【2016】77号文件内容,对于外来务工人员的条款主要依据的是《市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做好来海务工就业人员子女义务教育就学工作的通知》(海政办发【2016】76号)文件精神执行。小编检索了下,“76号”文件的详细内容一时并未找到,不过从学校张贴说明的要求看,“76号”文件上应该是有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的最新要求。
穿插下,下面是海门教育局的监督告示,这个真心贊。请各位学生家长仔细阅读!
现在的问题是不少外来务工人员可能遇到了孩子报不上名的现实难题,社保这个东西的确应该完善,这个没有异议!但对于外来打工一族来说,有些现实客观情况。。。我们也就不展开了。相信相关部门提出的报名各项要求肯定有其考量。遇到问题的家长也不要过激,派代表向有关部门详细咨询后(避免信息不对称)再理性提出诉求。
叠石桥商机无限、众商云集,在这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叠石桥是一个国际化的市场,海内外、全国各省市都有大量的人员在这里经商、务工、生活、学习,成为叠石桥的新市民(据不完全统计,仅河南省就有2万余人在叠石桥经商务工),外来朋友在这里勤劳工作、艰苦创业、努力奋斗,为叠石桥家纺产业的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有交集就难免有些利益矛盾,无论是经济纠纷还是教育资源等问题,但难能可贵或值得提倡的是需要遇事多些换位思考,通过合理、合法途径与渠道予以解决,没有过不去的坎,不是吗?(家纺城公众圈)
家纺百事通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家纺百事通"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家纺百事通,转载使用时务必注明"来源:家纺百事通"。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家纺百事通)"的作品,均为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家纺百事通尊重各行业网站及通讯员之版权,如发现本网未署名而刊登您的稿件,请与我们联系。家纺百事通热诚欢迎家纺行业相关人士成为本网通讯员。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tousu@jfbst.com(电子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