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网站导航 家纺百事通欢迎您!
首页 > 网销导航 > 电商资讯 > 中国电商格局因微商而重塑

中国电商格局因微商而重塑

来源:互联网发布时间:2015-09-07

家纺百事通网讯】关于微商的争议由来已久,因为最初的微商爆发是基于大量商业组织类似“传销”的层层代理模式,早已经显现出泡沫。而从腾讯微信本身对于朋友圈“非法分销”的整顿,到直接对问题账号的封号都显示了微信抵制传销式微商的坚决。然而,在泡沫之下我们应该看到微商存在的现实合理性,《商业价值》杂志封面系列报道将层层剥茧,揭示微商背后的消费方式变革,微商到底革了谁的命?

微商从面世之初,就一直伴随着争议

在2011年时,一群做海外代购的人敏锐的发现微信是个“宝地”:零成本推广、更便于沟通、还可以发图文……很快就把战场从淘宝上转移过来。2013年7月9日,微信推出支付功能后,2014年掀起了微信朋友圈卖面膜的大潮。

微商最初的爆发,都采用了类似传销的层层代理模式——通过组建微信群,用红包挑动群里的活跃度,然后对群友进行着日进千金的美好愿景的洗脑,让他们订货,由于无法把控供需,多数群友在积压了大量的货品后,发现商品并非如当初鼓吹的那样畅销,便如法炮制地再建群、再分销……由总代到一级代理、二级代理、三级代理、四级代理……最多可以到九级。一时间,卖货和炫富的信息充斥了很多人的朋友圈。2015年7月,据统计数据表明,中国微商的从业人员已经达到1000多万人。

从2014年3月正式做化妆品微商的思埠集团,据说到当年11月流水就已经达到20多亿元,随后他们以2501万元夺得2015年CCTV春节贺岁套装广告的第六位置,也间接证明了微商的确挣钱够快。

但到了2015年,情况开始反转。微信的用户开始对朋友圈里泛滥的营销广告感到无法容忍,最低层级的代理也突然意识到自己并不是“微商”,而是“最后的接盘侠”。以面膜微商为例,由于这一品类生产门槛低,再加上无组织的盲目生产,导致供大于需,在今年7月22日中国互联网大会的微商论坛上,一位演讲嘉宾透露,市场上小作坊生产出来的面膜存量已经需要五六年才能消耗完。

支撑微商的渠道和营销体系开始坍塌

2015年2月15日,腾讯发布关于整顿非法分销模式行为的公告,这被视为微信官方首次对带有传销性质的微商作出表态。针对有用户在公众账号开展利用微信关系链发展下线分销的行为,微信认为此种模式具有欺诈等非法性质,一经发现将做永久封号处理。随后在今年3月份,93个微商公众号以及233个个人账号遭到封号,7月初,又有一大批个人账号被封。

思埠集团董事长吴召国在8月接受媒体采访时说,2015年5月份国内微商企业几乎都经历了销售额的断崖式下滑,思埠也下降了30%左右。风光一时的微商,似乎又要成为移动互联网领域司空见惯的一现昙花。

但是拨开微商的泡沫,却能看到另一些现实的合理性。回顾微商的发展,最早一批商户其实来自淘宝小卖家。

小卖家在淘宝的生存状况已经越来越恶劣。2014年“双十一”,与当日淘宝天猫的成交量在571亿元人民币相比,有大部分小卖家却是零交易。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的数据监测,阿里现在所有开店的淘宝卖家约有950万,其中有300多万卖家网店停运、倒闭或不更新,剩下的网店超过80%都在亏损(亏损:指投入成本对于销售额),还有约10%多一点的网店忙碌一年仅够持平(不赚钱),而真正赚钱的只有不到百分之几。在流量为王的淘宝生态下,这些小商户必须要寻找新的阵地才能生存。

相对于依靠流量漫灌的传统电商模式,依托于社交关系的微商更类似于精准的滴灌。虽然社交和电商的结合还显得粗糙和生硬,但还是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交易和资源配置的效率,这就决定了这扇大门一旦被挤开一条缝隙,就不会再关上。

中国互联网协会微商工作组副组长于立娟总结了微商存在的4个价值:

这是一种去中心化的商业形态,便于商家贴近消费者;

微商做的是自媒体经济,能省去中小卖家平台流量的推广费,是中小卖家的新机遇;

用户不必依赖搜索引擎找商品,因为信任而购买某种商品,更直接、更便捷;

提供更为灵活的就业方式以及更多的创业机会。

不一样的电商

与人聊天的张大发手里永远有两个标配:一部iPhone5s,一个移动电源,他每天有80%的时间都在刷微信,“我要把自己的烙印时时刻刻印在这里面。”

张大发目前有5个群,每个群500人,在朋友圈中,他的烟台樱桃的信息便在这2500个人中进行“几何级裂变”式的传播,就这样,在今年5月的短短15天里,他自己说做出1000万的销售额,在圈子里小有名气。

同样,在刚刚过去的7月, 两位北漂青年秦鑫和刘雨远赴新疆哈密参加了一场哈密瓜节,面对200多种眼花缭乱的哈密瓜,秦鑫与当地瓜农订下了30亩地的采摘协议,“别看这么多品种,当地人眼里只有两种:一种叫商品瓜,另一种是留给自己吃的。”秦鑫说道。

在哈密当地,商品瓜是指那种为了追求产量、用工业化方式生产的瓜,成长过程中人为追加养分,能加快成熟,在新疆与内地长达几千里的漫长物流中,瓜成长到五分熟便开始被成批卸载,等到达消费者手里时,外表黄橙橙的瓜,其实是在遥远路途中被焐熟的。

秦鑫和刘雨是农村出来的孩子,他们曾困惑:为什么大城市的水果,只有水味儿,没有果味儿?在与哈密签约的30亩瓜的挑选上,秦鑫选中的是当地瓜农自己留着吃的品种,长得慢,产量不高,但是甜。处在成熟期,这些品牌叫“伯果儿”的水果将通过微信、会员等渠道,从哈密空运到某城市,当日进行落地配,送到C端消费者手里。

北京的秦鑫、刘雨与烟台的张大发一样,他们都有着相同的身份:微商。

伯果儿的创始人秦鑫,同时也是一位资深策划人和自媒体人,在他看来:任何一个野蛮草莽发展的行业,都会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诸如产品质量、售后、价格体系和诚信问题,但微商是移动社交电商的代表,诠释着兴趣、爱好等个性化群体形成的圈子交流,最终实现信任代理背书,衍生出商业价值的交换。

秦鑫认为,微商是一个良心行业,需要长期积累。这也包括对朋友圈的经营,他的朋友圈是多年积累起来的资源,伯果儿的第一批吃货和消费者从这里转化而来,由于此前他做过媒体和策划人,明白好内容能引发自发关注和转发的效应。

哈密之行,秦鑫在朋友圈里发得最多的是对哈密瓜自然生长环境的描述,到果农家探访的“实况”直播,让伯果儿的用户了解到自己即将吃到的瓜是谁种的?在地里长什么样?……秦鑫透露,这样的信息其实是一种隐性植入,观者不厌,因为在商品信息之外,附加了关于知识和见闻,复合信息的传播价值更大。偶尔组织线下活动,伯果儿集中邀请两类人:媒体人和吃货,他们提供原产地水果品鉴,这样做有两个好处:一是对即将上架的产品做用户调研,这群人被视为抽样调查的优质样本;二是一旦水果的口感优质,这群人的意见领袖身份能引发口碑传播。

而烟台的张大发认为,既然做了微商,朋友圈就不能随意发,要刷出“灵魂”和个人魅力来:微信群里,他是一个活跃的人,好聊天、爱开玩笑、有趣、逗比……朋友圈中,他会公布一些与发货、最新商品相关的消息,但更主要的是要与人互动和聊天,他与朋友圈里的人大多数朋友没有见过面,多是在互动中建立信任关系。他朋友圈有几千人的容量,目前通过互动转化出的第一波铁粉有100多人,“当一个人能够容忍你的缺点,这种信任基本上就建立起来了。”

今年的樱桃售卖中,出现过一次物流问题,由于冰袋的批次没有选好,导致运输途中樱桃被融化的水淹没,消费者拿到货品后纷纷向他抱怨,“做水果电商不能保证不出现烂果,但烂果出现后怎么处理就很重要。”知道事情真相后,张大发当即给这批“烂果”进行换货退款的赔偿,他发现,在讲明事情原委后,消费者也很宽容,也说明他与朋友圈里的消费者有了基本的信任关系,“但也不能总是出错。”

对于正在维护的五大分销商微信群,最新的商品信息一般会由“群主”张大发提供基本素材到群里,他主张,每个做信息分发的人要把“自己”植入其中,好比炒菜,“我给素材,他们如何去做出一锅好菜,就看自己的偏好和手艺了。”但张大发在给群友们做培训时特别强调,要有节制地去刷,一天提供的商品信息一般不多于四次,不要去发一些晒单、收钱的信息,在他看来,这种朋友圈信息被视为“脑残”行为。

做微商前,张大发是一位电商从业者,在淘宝、京东、天猫和拍拍上都有店,转到微商后,他的感受是“自我得到释放”,同样是销售通路,一个以店铺示人,另一个靠刷脸存活,这其中暗含了电商进化的路径,张大发把它总结为电商1.0和电商2.0时代。

电商发展的早期,人们的交易依靠第三方支付工具完成交易,那时的买家和卖家均没有见过面,在互联网这个无远弗届的世界里,两个素不相识的人怎样才能建立信任?第三方支付工具的作用功不可没,张大发将此总结为“强关系”交易。

但到了今天,交易环境发生了变化:一群90后在微信群里活跃起来,与80后、70后相比,90后的消费行为是一种“弱关系”交易:预付货款费用给对方,不需要第三方支付工具,因为他们嫌麻烦;90后的简单和直接还体现在他们不喜欢使用搜索引擎买货,直接展示信息即可;90后在优越的经济环境下成长,几百元钱预付费付了就付了,即使受骗也不觉得什么;90后甚至不需要与付款方很熟,付款方可以是他们朋友的朋友,就能产生信任……张大发说,这种销售行为是典型的“弱关系”交易,

“并不是微信成就了微商,而是新消费行为的出现改变了微信购物,即使没有微信出现,也会有类似微信的平台承载这样的转变。”

据微商报告显示,微商的用户结构以女性居多,占比达到57.9%,而且30岁以下成为主要消费主力,占比达到63%(这些数据是基于2014年175万的安卓用户检测得来)。

(编辑:叠石桥


相关阅读:

【叠石桥】 - 家纺百事通

【家纺品牌排行榜|家纺十大品牌|什么牌子的家纺好】- 家纺百事通

【南通家纺城】-家纺百事通

【进口面料】-家纺百事通

【纺织品批发】-家纺百事通

家纺百事通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家纺百事通"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家纺百事通,转载使用时务必注明"来源:家纺百事通"。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家纺百事通)"的作品,均为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家纺百事通尊重各行业网站及通讯员之版权,如发现本网未署名而刊登您的稿件,请与我们联系。家纺百事通热诚欢迎家纺行业相关人士成为本网通讯员。
4、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tousu@jfbst.com(电子邮箱)。
实力家纺电商
关于我们 会员服务 广告服务 媒体合作 在线帮助 隐私声明 服务条款 法律声明 联系我们